世界关注:鲤城:厚植传统 拥抱创新

  • 来源:泉州晚报
  • 2022-08-19 15:55:42
分享到:
  • 收藏

数说鲤城十年变化

GDP从2012年的20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02亿元,连跨3个百亿台阶,年均增长7.7%。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增市场主体10.7万家,新增就业12.1万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5万元增长到5.4万元,年均增长6.2%。

行政审批网办率增至99.18%,“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增至99.34%。

每年民生投入接近财政支出的80%,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5万个、幼儿园学位2900个。

加速崛起的江南新区 (张九强 摄)

鲤城“夜经济”持续繁荣,点燃消费潜力。(鲤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泉州网8月19日讯(记者 殷斯麒 通讯员 蔡明思 李泽波)刚刚过去的几天,在全市举行的“晋江经验”20周年招商签约大会、2022年重大项目视频连线开工活动上,鲤城区28个总投资375.1亿元的项目签约,5个聚焦提升城市能级的项目开工,全面建设 “品质名城·现代都市”的后劲更强、成色更足。

这是鲤城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坚守初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鲤城区历届党委政府全力抓经济、促发展、惠民生、兴文化、增活力,把浓重的人文优势转化成厚实的竞争力,将深切的为民情怀注入精致的产城融合发展中。GDP从2012年的20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02亿元,连跨3个百亿台阶,年均增长7.7%。

站在“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风华正茂的鲤城昂扬再出发,以“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为路径,全力“活古城”“战江南”,接力续写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产城融合

唱响古城新区“双城记”

2021年7月25日,泉州迎来又一历史性高光时刻——“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2个遗产点中8个分布在鲤城,古城整体纳入遗产保护缓冲区管理,这也是对鲤城城市与文化的国际性高度认可。

在“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实践中,鲤城在保护与发展、产业与城市融合中不断寻求平衡点,探索出“活古城”“战江南”发展路径。

“文化优势是鲤城最大的优势”。申遗的20年,也是鲤城持之以恒用心守护珍贵文化遗产的20年——把8个遗产点、81处文保单位、6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669幢古建筑作为鲤城最宝贵的财富,精心保护传承;实施中山路及周边街巷等系列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累计改造建设老旧小区238个、背街小巷114条、口袋公园30个,率先开展“第五立面”整治,有效延续了古城历史文脉和城市肌理;建成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东亚之窗文创园等16个国家、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站在世遗新起点,鲤城文旅融合发展迈入黄金赛道,策划了包括海丝综合体、文旅街区、文旅主题体验等28个项目,总投资达172.7亿元,营造全域旅游氛围,着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核心区和展示面。

晋江沿岸,滨水环湾,鲤城45平方公里的江南新区经过多年栉风沐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鲤城坚持跨江发展、为民建城,投入300多亿元建设江南新区,笋江新城、滨江新城等城市展示面拔地而起,繁荣一站前超6000亩大开发蓝图绘就、全面推进。”鲤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而位于江南新区腹地的国家级高新园区则是鲤城的一块金字招牌,2001年开园至今,吸引了一批研发机构、技术中心、产业联盟相继入驻,已成长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重要平台,是驱动“鲤城智造”的强劲核心。基础设施、新兴业态、民生项目并进布局,“秀色江南”未来可期。

坚守实体

用“服务指数”换取“发展指数”

鲤城区空间有限,实体经济发展呈现“大企业少、小企业多”的局面。从厚植营商沃土入手,利用中心城区比较优势,鲤城着力用“服务指数”换取“发展指数”。

大力推进数字信息普及应用,行政审批网办率99.18%,“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99.34%,让智慧化的贴心服务温暖民心;面对企业发展空间不足问题,通过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实施“投建营”一体化发展模式,将有效解决产业布局、配套服务等难题;全面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活动,成立全区第一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力促区属国企与市产投公司合作设立“泉州市泉创金源投资基金”,助力企业上市挂牌,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同时,紧抓开放招商,设立“一办、一局、一中心、一集团”招商架构,成立鲤城区招商发展局,聘用企业家作为招商顾问,创新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带动招商资源集聚,共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多年来,鲤城坚持创新驱动,已逐步构建起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都市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10年来新增市场主体10.7万家,全区共有上市挂牌企业7家,上市挂牌后备企业22家。

新型城镇化,还“新”在以人为核心。近年来,鲤城不断完善“领军人才+创业团队+创新项目”合作机制,全区集聚了市级以上各类人才项目、计划925人次,其中国家级20人、省级79人。今年,鲤城积极实施“鲤跃”工程,针对吸引高校毕业生、相关技能人才、海外人才等,提出五大工程、二十一项具体任务,涉及住房、教育、引才奖励等方面,向全世界人才抛出“橄榄枝”,力求打造青年人才生活“鲤”想地、事业发展飞“跃”区。

民生答卷

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民生所向,政之所行。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是愿景,更是行动。为此,鲤城不遗余力,扎实推进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工程,每年民生投入接近财政支出的80%。

为人民谋幸福,绝不是一句空话,就体现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10年来鲤城的不懈实践已有收获——

教育质量更加均衡。累计建成江南学园等24个教育项目,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5万个、幼儿园学位2900个,获评全省首批“教育强区”“教育工作先进区”,“学在鲤城”成为广泛共识。

医疗保障更为优质。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98家,其中三甲医院3家,千人床位数11.6张,获评全国首批健康促进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养老服务渐成体系。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江南老年颐乐园、81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投用,形成居家和机构、医养和康养相互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首善之区”更有温度。不断夯实城市治理基础,设立慈善、教育、见义勇为三项基金,拓展24个商协会社会服务功能;探索实施环卫一体化工程和街道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品质名城·文明新风”沁润人心。

面向未来,鲤城将继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进一步锐意创新、勇毅争先,全力铺展高质量“品质名城·现代都市”幸福图景。

标签: 江南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 基础设施 触手可及 服务指数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