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读:技多不压身?“起跑线”内卷 新生代妈妈的教育“过虑”

  • 来源:东南早报
  • 2022-08-31 09:43:50
分享到:
  • 收藏

泉州网8月31日讯(记者 李菁 龚翠玲)如今,“鸡娃”“卷”越来越成为新生代妈妈的关键词。在“双减”的教育背景下,年轻妈妈们对幼小衔接的执着变本加厉。在她们的世界里,幼小衔接就得从小班开始启动。


(资料图)

有妈妈为了报班向亲友借钱,月薪3万元却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有妈妈把暑假的每一天都排满了课,吓得读中班的孩子哭着说害怕上小学;还有的妈妈觉得自家的孩子比不上别人家的,怀疑孩子“有问题”,四处咨询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得到孩子很健康的结论却不愿相信……

面对年纪越来越小的孩子,培训机构的老师也很头疼,被迫将部分生意拒之门外,因为有的孩子实在太小了,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有部分机构不负责任,“门外汉”经过短短两三天的培训后就成了“资深教师”。

对此,教育学博士、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邓岳敏表示,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本期封面纵深,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生代妈妈育儿的“期待焦虑”。

技多不压身?“起跑线”内卷 新生代妈妈育儿的“期待焦虑”

“月薪3万元,竟然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花销。”采访中,一位给自家孩子报了多个兴趣培训班的妈妈向记者感叹道。“鸡娃”“卷”正成为新生代妈妈身上的关键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待焦虑”越来越深。她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有潜力、有天赋,但对于孩子的现状却普遍表示不满意,认为孩子可以变得更加优秀,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既然没有达到她们的理想目标,就说明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学习。

案例

借钱给娃报早教班

学习用品再贵都舍得买

小麦是一名“90后”。提起育儿,她直呼现在的家长真的太卷了。随着朋友、身边的同事陆续加入“鸡娃”大军,自己变得越来越不淡定了。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已经落后一大截了。

据小麦介绍,她的一位朋友是个博士,孩子1岁多的时候,朋友还在读博士,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囊中羞涩的她曾借钱给娃报早教班。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昂贵的早教学习机、学习桌等用品,只要有助于孩子学习,多贵都舍得买,买完便发出“这周只能吃榨菜”的感慨。如今,朋友的孩子3岁,还未上幼儿园,已经认识很多字了。

小麦还有个名校英语专业毕业的朋友,从小就将外放的MP3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孩子现在2岁,能听懂基础英语,能看懂英文版动画片。

“总是听到身边谁谁谁的孩子没上小学就有多少的识字量,暑假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才5岁已经学了两年英语……这些事情听得多了,自己就会不自觉地焦虑起来。其实静下来想想,不同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健康,孩子肯定不会差到哪去。”小麦说。

暑假天天花样学习

孩子崩溃直呼不想上学

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思维课、阅读课、英语课,还要坚持做口算、绘画;周一到周六要上围棋课、做练习册,坚持线上下棋;周一到周日晚上学游泳;周三、周五上舞蹈课;周日学琴。

市民李女士家的“二宝”在这个暑假里成为“赶场”上课的孩子。有了养育大宝的经验,其实也知道舞蹈、画画等一些兴趣班不是必要的,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她笑称3万元月薪也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花销。“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学思维、阅读和英语,是希望她能够早一点学,以后比其他孩子轻松些;围棋课能开发思维,对以后学理科有帮助;坚持绘画,是为了养成孩子每天记录的习惯;游泳能提高身体素质;舞蹈课塑造好的体型;乐器更不用说了,现在的孩子大多会一两样乐器,以后也有个可以展示的技能。”说起每个培训班,李女士头头是道,孩子却累得不轻。极少时间玩耍的孩子前几天突然崩溃了,哭着说:“我可以不上小学吗?!”

觉得自家孩子不如人

母亲焦虑得夜夜难眠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讲一个9分钟长的故事,我的娃却磕磕碰碰讲不好呢?为什么同班的孩子已经懂得三位数的加减法了,我的孩子做10以内加减法还要掰手指?为什么其他孩子可以用花片拼出火箭,我的孩子连个花篮都拼不好?”在市民陈女士的心里,对孩子成长有无数个“为什么”,因为觉得自家孩子不如人,她焦虑得每晚都难入睡。

在她看来,不能流利地讲好故事,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不懂得加减法,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行;无法用花片拼出复杂的造型,是思维能力差……“每当看到幼儿园班级群里有家长分享孩子的视频或照片,我总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会不会是发育迟缓?”

为此,陈女士四处“寻医问药”。她找过儿童心理学医生、心理咨询师。即便医生告诉她,孩子是健康的,并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她仍怀疑孩子有问题。“心理咨询师说,有问题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如果我继续焦虑下去,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但我始终想不通,为什么其他孩子能做到的,他却做不到呢?”

调查

低龄儿童越来越多

培训老师也很“崩溃”

“的确有4岁开始学琴的孩子,但这不等于所有的孩子都适合4岁开始学。我经常建议家长等孩子上大班了再来。”一位教乐器的老师告诉记者,这两年常遇到家长带着小班的孩子来报名,懵懂的孩子理解能力不够 ,教学进度要比大一些的孩子慢好几倍。

这位乐器老师告诉记者,想送低龄的孩子来学琴的家长还特别心急。“这些家长会问,10节课能学到什么程度。就我教的乐器来说,大部分4岁的孩子很难在10节课后掌握一首曲子。年纪太小,只能慢慢来,但有的家长却不能理解,短时间内没成果就会放弃,觉得孩子不适合学,或者怪老师水平不行。”

这个暑假,一位游泳教练拒绝了3个孩子,其中有个孩子已经被他连续拒绝2年了。“在我看来,孩子7岁来学游泳是最合适的,身体的协调性和理解能力够。我们‘一对一’的课一般承诺10节学会,7岁以下的孩子很难在10节课内学会,并且还要动作标准。”

家长报班太疯狂

“门外汉”化身资深教师

“今年的高考作文和围棋有关,我女儿班上起码有1/3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围棋班。”女儿就读幼儿园中班的郭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围棋成了不少家长报班首选。

上过围棋暑假班后,郭女士发现不同机构的教学效果差距很大。“报班之前,我咨询了不少人,自己也到好几家机构看过,最后选了一家离家近的,因为天气实在太热了,不想跑太远。在有经验的朋友看来,我选的这家机构水平不算理想。本来,我以为在启蒙阶段,应该各个机构教学都差不多。但一个月后发现,每个机构课程安排差距很大,我们上课时间用来做练习册,其他孩子的练习册却是带回家做的。有些孩子每天课后要花不少时间和其他孩子下棋对战,我们的老师却说启蒙阶段不需要下棋。一个暑假下来,不同机构的孩子间水平差距不小。”

市民李女士也有类似的烦恼。李女士的孩子学了一年多的钢琴,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毕业于音乐学院的朋友看到了孩子练琴的视频,指出孩子包括手型在内有不少问题,建议换个老师。“当时选这个老师,一是因为有朋友的孩子也在学,二是因为价格不贵。”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培训班的老师经过短时间的突击培训,就变成所谓的“资深教师”,不仅围棋,一些其他培训班也存在类似情况。

专家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

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

“都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到底怎么定?高中、初中、小学还是幼儿园?随着家长压力的增大,大家口中的起跑线变得越来越低龄,以至于很多幼儿承受了本不该在当下年龄段承受的压力和期待。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孩子出生时遗传基因就决定了。”教育学博士、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邓岳敏介绍,在生活中,有些孩子会比其他孩子表现突出,如果以这些表现突出的孩子作为赢在起跑线的标准来追赶,并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强孩子的发展。

邓岳敏分析,通过人为训练加强孩子的发展,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心理健康来说都是不利的。幼儿园的孩子腕关节及指关节都还未发育好,如果让孩子大量练习写字,这种跨越式的发展,虽然能早早地学会写字,但容易使得腕关节、指关节变形;从心理发展方面来说,幼儿期正处于游戏期,应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加强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心智。如果提前教导孩子学习读、写、算等知识或绘画、弹琴等才艺,将孩子提前置于超出年龄的心理压力下,反而会使孩子养成以后遇事退缩或事后内疚的不良个性。

要学会悦纳自己的孩子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知识技能,而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好奇心的养成及专注力的培养等。”邓岳敏介绍,幼儿通过额外的训练换来的优秀,有时候只是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这样的育儿方式是不可取的。另外,“鸡娃”也反映出了社会竞争的压力之大。不少家长尝到“知识改变命运”的红利后,认为自身的能力并不能给孩子提供长久的、更好的生活保障,就会希望孩子从小有更强的竞争力,也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作为家长,要学会悦纳自己的孩子,盲目攀比会让自己陷入焦虑之中,也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邓岳敏强调,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能看到别人孩子身上识字多等优点,也要多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比如快乐活泼、唱歌动听、有好奇心、专注力好等。人生的路很长,赢在了起跑线上,今后的发展也并非会一直顺利。幼儿时期,家长可将重心放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这对于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对于幼儿兴趣的选择,最好尽量放下考级、比赛获奖等功利心,以孩子的喜好为主,或许能收获意料之外的结果。

相关阅读

加强家庭教育是提升学龄前孩子智商的好方法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者随机抽取了175个家庭,把其中的儿童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父母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养育,另一组则从孩子出生3个月时进行超前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验一次。研究结果发现,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点。研究者们继续跟踪研究后发现,拥有这种智力优势的儿童,在进入小学四年级后,就开始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而接受父母常规方式养育的孩子智商基本都赶上来了,部分甚至超过了实施超前教育的孩子。

中南大学临床心理博士、国内儿童心理专家托德老师在《超实用儿童心理学:孩子心理和行为背后的真相》一书中提到,超前教育获得的优势,完全是靠人为的力量,通过强制训练获得的,所以它只是一种泡沫优势。更严重的是,过早地对儿童进行专门化的训练,是以牺牲、丧失或抑制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得不偿失,往往会破坏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目前,心理学家公认,决定孩子智商的主要有三个因素:父母的基因、家庭教育和外部教育。学龄前真正能提升孩子智商的靠谱方法是加强家庭教育。第一,要多和孩子进行身体接触;第二,多陪伴、勤指导、耐心交流;第三,鼓励探索,积极评价,不取笑、不指责。

标签: 每个孩子 自然规律 周一到周 心理咨询师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