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动态丨泉州交通路网加速生长 织就城市交通幸福网

  • 来源:东南早报
  • 2022-09-16 08:55:07
分享到:
  • 收藏

外联内畅 人享其行 织就城市交通幸福网

泉州网9月16日讯(记者 陈小芬 傅恒 王柏峰 通讯员 林泳坤 文/图)交通兴城市兴,交通旺百业旺。打开泉州这十年的城市繁荣画卷,交通定是其中的鲜活底色。一条条道路铺开,构建起泉州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一件件顺民意暖民心的免费、降费举措,让百姓行得顺心舒畅;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多元化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让百姓自由随心选……十年来,泉州通达的交通路网加速生长,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助推城市发展持续向前。


【资料图】

这十年我见证

如果说公共交通有颜色,这十年来,泉州公共交通不仅多元发展,还呈现出多彩的颜色。而市域内的快速通道、平坦宽阔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一条条建成的铁路线,新开辟的航道……构建起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效联通各片区各城市,编织着百姓的幸福生活。

通达的交通路网极大方便了人们出行

从“挤破头”到智慧乘车 公交体验大升级

2009年,廖作芸从老家江西来到泉州当公交售票员,现在是30路的公交司机。廖作芸说,十多年前,泉州只有常规线路的公交,线路和班次数量不比现在,每当早晚高峰或节假日,车厢内“人挤人”很常见,她要拉开嗓门售票。那时很多公交线路分段收费,需要找零,特别不方便。

2013年6月底,泉州市区所有公交线路实现无人售票。廖作芸经转岗培训于2015年成为公交司机。十多年来,公交车型从柴油车升级为油电混合车,到如今已经百分百为清洁能源车。以前乘客常头疼“还要等多久车才来”,现在可通过APP足不出户查询公交车位置,只要提前几分钟到达站台乘车,而且站台上的电子站牌也实时显示车辆到站情况。

“我现在只要专心开车就好,不需要跟乘客说多少钱,全程就一块钱,自动投币或移动支付都可以,智慧乘车了。”廖作芸感叹道,如今公交的类型也多了,有普通公交线,有环湾公交线,有穿街走巷的“小白”,也有微公交“小灰”,乘客可自由选择,坐公交车已经不存在“挤破头”的情况。

累计骑行1.9亿人次 “小黄人”成生活标配

2016年6月30日,“为民办实事项目”泉州公共自行车——“小黄人”正式启用,来自三明的郭善远从此成为一名调度员。“刚开始市区的站点只有40多个,骑行人数不多,调度工作轻松。”郭善远说,最初调度员只有七八个,还要负责维修之类的工作。当时他负责浦西万达、领SHOW天地等18个站点的车辆调度,一天只要调度五六车“小黄人”,人流量大的万达站点也才调度一两车。

不到半年,“小黄人”骑行人数猛增,站点增多,调度工作渐渐不轻松。郭善远说,他负责的站点一天调度量增加到十来车,仅万达站点一天就要四五车。公司不仅新增调度员,还将调度员和维修人员分开,各自负责各自工作。

而今“小黄人”已从鲤城、丰泽、开发区走向洛江、泉港、安溪、台商区,全市站点1062个,31416辆车,累计骑行次数1.9亿人次,累计有效会员数148.2万人。会员累计骑行4206万个小时,总骑行距离约4.2亿公里,约绕地球1.05万圈,约节省燃油3364万升,累积减排二氧化碳7739万公斤,相当于一年种植422万棵树。

泉州高速公路密度比肩世界先进水平

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 10年“长”了410公里

兰明雄是泉州市高速建设指挥部规划前期组副组长,参与泉州十年来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见证了泉州高速公路建设最大的投资力度、最长的建成里程、最快的发展速度以及最显著的综合效益提升。

“交通项目每年保持百亿元以上投资规模,十年间累计完成投资达1298亿元(不含铁路),超过1978年至2011年30多年投资总额。”兰明雄说,高速公路项目是交通投资的主力之一,泉州这十年里建成通车4个国家高速项目和7个地方高速项目,通车总里程从270公里增加至68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6.17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151.85%,超过我国沿海省份平均水平,比肩世界先进水平。全市高速出入口总数54个,近90%陆域乡镇半小时内可上高速路。

在这11条高速公路中,令兰明雄最兴奋的是泉州湾跨海大桥。泉州湾跨海大桥是泉州环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历经10年论证、4年施工,在2015年5月12日建成通车,与南惠、晋石、泉厦漳城市联盟路、南石等高速路组成泉州环城高速路网,串联起泉州市乃至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集中活跃的地区。

望着办公室墙上悬挂的泉州高速路网中已建成的“一环两纵三横+联络线”高速公路主骨架,兰明雄感慨万千地说,在这主骨架下,泉州实现县级政府所在地15分钟内、绝大多数乡镇半小时内上高速路,德化和永春城区60分钟、其他县(市)城区30分钟通达中心市区。

办实事暖民心

公交车免收空调费、中心市区公交车进入“一元”时代、“小黄人”一出场就成为市民的宠儿、全省率先推出穿行于背街小巷的社区巴士、取消或降低通行费让百姓享实惠、破解堵点让百姓出行更顺心舒心……十年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的一项项交通民生事,为百姓的幸福生活“锦上添花”。

多元多彩交通 满足多种需求

今年67岁的吴良建家住市区云鹿路附近,2020年他骑行“小黄人”7700多次,时长390小时,荣登当年骑行账单榜首。“这十年,泉州的公共交通变化实在太大了,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满足老百姓多种需求,但对我来说最亲切的还是‘小黄人’。”吴良建说,2016年6月28日“小黄人”开放注册当天,他一口气办了4张卡,让全家人手一张。自此,短距离出行他都选择“小黄人”,每天都要骑七八趟。

泉州一直在公共交通服务建设下大功夫。2012年至2021年,泉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常有公交身影,涉及取消空调费、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新能源车、中心市区公交一元票价、移动支付、电子站牌等,2016年起连续三年,公共自行车被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

泉州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科科长卢元新告诉记者,这一系列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均如期实现,如今的泉州公共交通出行多元又多彩。公交线路从165条增加到340条,中心市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从83.5%提升至100%,已形成“公交+慢行”交通体系,纯电动公交“小蓝”、社区巴士“小白”、公共自行车“小黄人”、微公交“小灰”多彩交通同框。除公交外,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每天在营约1.5万辆,满足差异化个性出行需求。

公共交通不断升级,公交体验越来越好。

降费免费举措 让百姓享福利

“空调免费,坐的是上百万元的新能源车,从东海到北峰的动车站,中心市区走透透,全程只要一块钱,这样的待遇是公交车给的。”陈小姐又一次在朋友圈点赞泉州公交。她说,以前公交车空调收费、跨段收费,乘坐大站快线K1路能早到单位,但车费比21路贵,所以她经常坐21路,这样每天至少省两元,但需要提早出门等车。后来中心市区的公交线路全程只要一元,又取消了空调费,一下子她的交通成本就省下不少。

作为泉州中心市区与晋江联通的重要通道——刺桐大桥,原本收费期限至2025年5月18日,为让群众得实惠,加快城市发展,泉州市委市政府经多方努力,最终促成刺桐大桥特许经营权提前回收,于2016年1月1日零时起停止收费,比原定期限30年整整提前9年多。

泉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较高的收费标准让不少车主望而却步。为此,泉州市委市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倾听群众呼声,顺应民心民意,从2021年7月1日起,大桥对使用ETC的一类小客车实施差异化收费,由原来的2.68元/车公里优惠至1.20元/车公里,降费幅度达55%。降费后车流量稳步增长,一年多来累计为群众节省通行费用4000多万元。

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让城市“血脉”更畅通

补齐道路建设短板 “点穴诊治”保畅通

“太方便了,开车上班用时节省了快一半。”李女士是老泉州人,从小住在市区西湖公园附近,大学毕业后工作地点也离家不远。6年前单位搬迁至东海,她每天开车上班路上得花大约40分钟,若是碰上堵车甚至需要1小时。自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通车后,李女士从家门口就能直接进入快速通道,全程通畅红绿灯又少,只要20多分钟就能到单位。

城市道路犹如城市的“血脉”。北迎宾大道、南迎宾大道完成拓改,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通车、池峰路断头路被打通……泉州实施一系列举措不断补齐城市道路建设短板,让城市“血脉”更畅通。

另一方面,随着私家车增多,由此带来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据统计,2012年年底,全市汽车保有量为674238辆,至2022年8月已达1917400辆。泉州市交警支队对城市交通堵点、难点进行深度调研分析,科学拆解、重构交通组织,挖掘交通潜能,不断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例如针对市区宝洲街万达路段拥堵的情况,交警部门探索“上天入地”立体分流,对路面进行严管的同时,将接送乘客的车辆引导到万达广场的地下停车场;运用“扁担平衡”方法,对市区临漳门环岛交通组织进行调整;在市区义全街与江滨路路口,采用“外宽内明”的改造方式,对两个路口进行优化和提升,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市区新门街、涂门街、津淮街、刺桐路等路段,交警部门对沿线红绿灯路口进行优化调整,实现“绿波”控制,使车辆少等红灯,有效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

标签: 公共交通 高速公路 为民办实事 快速通道 公共自行车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