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消息!鲤侨名厝⑧丨这座华侨筹建的电影院,曾是泉州人的约会“圣地”

  • 来源:鲤城微事微信公众号
  • 2022-11-17 15:41:09
分享到:
  • 收藏

拳拳赤子心,殷殷家国情!鲤城辖区有众多华侨建筑,它们承载着鲤籍侨胞乡愁记忆,既是联结海外华侨华人的情感纽带,也是展示鲤城深厚侨文化的重要窗口。由鲤城区侨联主办,泉州网、鲤城微事协办推出【鲤侨名厝】专栏第一辑,带您走进知名侨厝,聆听侨亲故事,探寻建筑里的家国情怀。

侨光电影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泉州,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看侨光,吃远芳”,在侨光电影院看电影,在影院门口的远芳饭店吃饭,这是过去泉州人对美好生活的精炼概括。侨光电影院不仅承载着泉州人的美好回忆,也见证了华侨善于经营、勇于开拓的精神。

侨光电影院位于中山南路375号,建筑主体采用梁木结构,建筑面积2552平方米,有着浓郁的华侨建筑风情,门前6根硕大的罗马廊柱,高耸笔直,上面则是坡屋顶式样,显得庄严典雅。自1955年元旦正式投入使用后,侨光电影院一度成为福建省内最豪华、最大的影剧院。

侨光电影院的建成,不得不提到著名华侨陈启紫,他出生于泉州市新门外曾林村(今鲤城区金龙街道曾林社区)的一个侨商家庭。1916年,14岁的陈启紫随叔父到印尼泗水谋生,后创办“建记”咖啡食糖批发行,生意日益发达,终成一方富商。与此同时,陈启紫积极参加当地侨界事务,对华侨教育事业、华侨同胞多有捐助,因此在当地侨界享有威望。

陈启紫

1953年,陈启紫变卖海外资产,携资举家回国。1954年,由福建省文化局和地方财政拨款投资,陈启紫等人按每股500元投股合资,在原来泉安车站的地址上,建起公私合营的侨光影剧院,陈启紫被股东选为经理。

侨光影剧院老照片。(图片来源:《永恒的铭记》)

最初,侨光影剧院只演戏剧,1956年开始放映电影。上世纪60年代,侨光影剧院改为国营,后曾一度改名为“解放电影院”。70年代末,正式更名为“侨光电影院”。侨光电影院条件十分先进,1983年安装冷气设备,1987年在全省率先安装立体声还音系统,因此几乎每场都满座,甚至一票难求。鼎盛时期,侨光电影院的票价为1角至2角钱,新闻片比较贵,票价要5角钱,尽管票价不高,但仍创下年总票房超100万元的傲人成绩,是当时非常显赫的“百万票房电影院”。

上世纪50年代,刚落成不久的侨光影剧院。(蔡其呈/供图)

侨光影剧院老照片。(吴伟新/供图)

当年侨光电影院门前,有一面很大的海报墙,用来张贴新电影的海报,吸引影迷来观看;门口的宣传栏内有一个《观众园地》专栏,创立于1959年,工作人员会择优将观众写来的影评抄写在红格稿纸上,供观众阅读,这一方式受到泉州市民欢迎,刚开始的两个月就收到来自各行各业的观众影评900多封。侨光电影院还专门设立影评人小组,在没有网络的年代,泉州人通过这种方式交流对电影的看法。

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夏天,侨光影剧院电影散场,大量观众涌出影院,门口的海报墙上还有电影《天仙配》的海报。(黄强/供图)

当年侨光电影院的兑票券。(吴伟新/供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侨光电影院开展多种经营,包括录像厅、镭射电影厅、电子游艺室、桌球室等,在没有KTV的年代,这是许多泉州市民的夜间娱乐。本世纪初,侨光电影院逐渐走向没落,影院经营时停时续,于2008年停业。

2011年,临江街道启动侨光电影院招商工作,对其进行修复改造;2012年,改造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历时三年完工,转型成为侨光文创园。大楼内部基本保留了当年的结构,外观沿用蓝白黄涂漆,一层是停车场;二层设有“党建+”邻里中心、邮局便民点、百姓书房、青少年权益保障中心以及休息区等功能区域;三层和四层则为电商和培训机构的办公区;北侧是泉州木雕艺术研究院。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侨光电影院留下了绚烂篇章,成就泉州人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如今,侨光文创园应运而生,成为以广告创意、文化艺术等业态为主的文化艺术聚集地,迎来新的历史使命。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侨光电影院所蕴含的拼搏奋斗、开拓创新的华侨精神不会变。

来源:鲤城区侨联

文字:鲤侨

图片:李莹、李蓬源

标签: 文化艺术 多种经营 邻里中心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

醉人还是长安秋
地市 2022/11/15
承销
生活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