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容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刻不容缓

  • 来源:北京日报
  • 2021-04-19 15:10:53
分享到:
  • 收藏

据报道,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但其中大量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两旺与电池回收产业的乱象频仍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症结引人深思。

新能源汽车因环保而生,倘若退役的动力电池得不到有效处理,很容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导致前功尽弃。为此,工信部些年多次发布行业规范和管理暂行办法,有27家得到认证的企业组成了电池回收的“正规军”。然而,“正规军”的出现并没有让“游击队”消失。大量“三无”小作坊拿着锯子、锤子进行暴力拆解,将退役电池或是加工成新电池卖给车厂,或是用土办法提取贵金属。通过透支环境和安全,小作坊获得了成本优势,并反向推高废电池收购价,让大量退役电池流入“黑市”。

电池回收是一个巨大市场,经过科学处理的退役电池,还有一定储电能力的可以用于基站“备电”、电网“储能”;“油尽灯枯”的可以实现钴、锂、镍等贵金属的再资源化。当下“劣驱逐良”的电池回收市场,正在让这座“矿山”变为“火山”。而究其症结,正在于监管的缺位。电池回收涉及评估体系、回收网络、交易台、奖惩机制等环节,同时关涉环保、市场、税务等诸多部门,每一个细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目前的诸多政策都是指导意见,对于非正规的渠道缺乏强制、震慑力。可以说,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还处于萌芽阶段,亟待全产业链的查缺补漏。

预计到2025年,动力电池退役量将接80万吨,到2030年,这一数字会进一步翻番,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刻不容缓。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信部也在加快起草《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有望厘清电池的回收主体,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同时,由国家主导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台正在完善,将逐步实现动力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一些车企也尝试将电池的使用权与产权分隔开来,开展换电模式、电池租用业务,实现电池的企业内循环。相信在多方努力下,我们能够回答好电池回收这道严峻紧迫的现实考题,让新能源车在绿色大道上走得更远。(鲍南)

标签: 动力电池 环境污染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