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召开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 全市新增确诊病例4例、无症状感染者152例

  • 来源:泉州晚报
  • 2022-03-26 11:30:10
分享到:
  • 收藏

泉州网3月26日讯 (记者 吴宗宝)3月26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2年泉州市新冠疫情防控情况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

市防控新冠疫情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市政府副市长陈小辉,市民政局局长陈劲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蔡龙群,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宗锋介绍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郑国防主持发布会。

3月25日0—24时,我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例、无症状感染者152例,已全部“点对点”转运至定点医院。

3月26日,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正在进行新一轮区域核酸检测。流调溯源方面,截至3月25日24时,累计排查密接28046人、次密接23938人,均已落实相关管控措施。经专家研判,自3月25日起,新划定4个中风险地区,将南安市、泉州台商投资区部分区域以及晋江市陈埭镇、池店镇全镇域等新划定为封控区;3月26日起,将石狮市、晋江市部分区域等新划定为封控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市阳性感染者人数呈现波动下降,但仍处于高位平台期。尤其在这几轮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中,仍有发现封控区外的阳性感染者,说明病毒仍然在社区中隐匿传播,社区交叉感染的风险依然存在,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和反复。减少人员流动,对快速斩断传播链至关重要。

为此,我市正按照“围住疫点、管住全域、重兵合围、精准施策”的思路,发布了《关于加强疫情期间中心城区社会面管控的紧急通告》,实施中心城区静态管理,封控区人员禁止出户,核酸检测严格落实上门采样;管控区人员禁止出单元,参加核酸采样即出即回,最大限度减少车辆和人员流动,阻断社区传播。希望广大市民群众理解、坚持,配合落实“足不出户”“不出单元”等防控措施,共同为战胜疫情作出贡献。

同时,为减少因清明节祭扫产生的疫情传播风险,我市全面暂停各类公墓、骨灰楼(堂)、寄存骨灰的宗教活动场所的祭扫,暂停零散墓地的祭扫,市民可以通过居家追思、网络祭扫、代为祭扫等形式,表达对先祖先人的缅怀之情。

“静下来”并不意味着生产停摆、生活停顿。在生活保障方面,我市统筹社区人员、下派干部、物业员工、志愿者等力量,指定专人担任片区网格员(楼长),负责片区内生活物资需求收集、联系采购、物资分发等工作。有就医等紧急出行需要的群众,可以在查验点登记信息后快速通行。因长期居家产生焦虑情绪的群众,可以拨打我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27550809、18159526768)寻求专业帮助。我市还专门为居家学习生活的孩子们,开通了20条学生心理服务热线。在生产保障方面,我市组建了涉企微信群,开通12345—2和968871热线,为工业企业开辟诉求通道,快速协调物流、资金、用工等要素保障。

【答记者问】

1.记者:请问目前我市粮油、食品市场价格情况如何?发改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市场价格稳定?

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宗锋:疫情发生以来,泉州市主要民生商品(粮、油、肉、蛋、菜)供应量充足,整体市场较为平稳。由于近期人工、运输、仓储、防疫等生产经营成本有所增加,加上集市出摊率有所下降,3月25日较3月12日(疫情前一天)相比,市场上蔬菜价格出现一定波动,经部门协同调控后,已回落到相对合理区间,肉类、水产品价格小幅上涨,总体可控;粮油市场平稳运行;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价格相对稳定。

民以食为天。为切实保障疫情期间全市主要民生商品货足价稳,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商品供应、市场价格影响,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加强市场监测预警。疫情以来,启动对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以及口罩、酒精等主要防疫物资的市场价格应急监测工作,对全市20个粮情测报点实行每日一报,对中心市区集贸市场、大型商超、药店等13个价格监测点开展每日多次价格巡查;重点对封控区、管控区周边,市场需求度高、人员密集度高的区域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对购销情况、供应秩序的关注度,以便及时应对和疏解可能导致供应紧张、货架空缺等情况的发生。

二是强化综合协调调度。发改、商务、农业农村齐抓共管,协同开展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的货源组织、调度投放、销售配送和应急保障等工作,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不单一。目前,我市政府储备粮油充裕,社会商品粮油库存量充足,引粮入泉渠道畅通;副食品供应方面,周边调运、本地生产以及储备的肉蛋菜能够充分满足全市正常消费需求。另外,全市大型商超、农副产品批发和零售企业物资库存充裕,市场秩序总体稳定。

三是及时启动平价商店。3月24日起,全市启动了政府平价商店销售机制,辐射带动周边市场价格稳定。此次已启动平价商店65家,销售品类涵盖粮、油、肉、蛋、菜、水果六大类17个品种。各平价商店平价销售区统一悬挂“政府指定农副产品平价销售区”标志牌,方便市民识别选购。

四是严格价格管控。一旦发现哄抬物价、故意捏造、散布涨价谣传、恶意炒作等行为,第一时间联合公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管控,避免造成市场恐慌。

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疫情期间,市场购买渠道是有所减少,但物资供应是充足稳定的,请大家尽量按需购买,不要过度囤货。特殊时期,价格小幅波动也属正常现象,请市民朋友们理解支持。

2.记者:疫情给群众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困难群众。我想了解一下,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相关部门采取了什么措施保障他们的生活需求?

市民政局局长陈劲松:疫情发生以来,市、县两级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响应、马上救助”的原则,全面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守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保障措施:

第一方面,全面排查发现困难群众。利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认真做好数据比对,对辖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面排查,及时发现救助对象。每天与乡镇(街道)、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联合对街面、桥梁、涵洞、农贸市场、动车站等重点场所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流浪和乞讨人员,由市、县两级救助站进行及时救助。同时,根据12345社会救助热线困难群众的诉求,及时实施救助。截至3月25日,全市累计救助1034人,发放临时救助金288万元,同时,还通过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为3428户困难群众发放救助物资。

第二方面,分类实施救助困难群众。根据困难群众的不同情形,分别给予基本生活保障、临时救助、专项救助。对于现有享受基本生活保障的困难群众,疫情期间,全部按照救助标准继续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及时发放困难群众各项补助。对于基本生活物资短缺的特殊困难群体,送货上门,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所需。对于困难群众中无人照料的独居、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对象,尤其是处于封控区、管控区内的,指定委托照料人,落实一对一帮扶。对于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和因实施管控等原因,暂时滞留的临时困难人员,直接实施3000元以下救助,救助方式采取发放现金或生活必需品的形式,特殊情形按“一事一议”先行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第三方面,加强对特殊救助对象的关爱。对于流浪乞讨等特殊救助对象人数较多的,建立临时救助庇护场所和临时救助点进行救助,将特殊救助对象的核酸检测纳入全员检测范围,减少救助对象感染的风险和阻断感染后传染他人的途径。

3.记者:请问在疫情期间,农业农村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肉蛋菜奶等“菜篮子”农产品货足价稳?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蔡龙群:疫情期间,围绕“生产不停、供应不断、货丰价稳”目标,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保障市民的“菜篮子”:

一是抓稳农产品生产供应。疫情发生以来,市县两级迅速成立由种养殖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小组,广泛利用微信、短信、抖音视频等形式开展“点对点”蔬菜、肉蛋奶生产技术服务。加强冬春季28万亩在田蔬菜田间管理和落实22万亩春季蔬菜种植任务,充分利用设施大棚,加大叶菜类、茄果类等蔬菜生产。现在全市蔬菜日采收量4800多吨,生猪存栏88.69万头,肉蛋奶日均产量稳定在750吨左右。通过加强规模基地产能监测,及时向外调入补充,满足市民的生活需要。二是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联合商务等部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成立农产品销售保障工作专班,建立日常监测台账清单。依托行业协会、流通主体、大型商超,全力拓宽销售渠道。及时对接化解堵点,打通“菜篮子”供应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农产品的出村进城通行难问题。目前,全市各地办理农产品运输车辆纸质通行证3684张,通过“泉通行”办理电子通行码3188份,全力畅通物流通道。同时,还在“12345”民生热线上设置“菜农”专线,及时解决小农户农产品滞销问题。

三是严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强化日常监管,推进源头防控。各县(市、区)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推行农产品合格证与追溯凭证并行制度,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上市。加大速测筛查力度,做好保供大宗农产品的应急监测工作。持续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督促畜禽养殖场、定点屠宰厂等重点场所提升生物安全监测水平。市民朋友如遇到农产品质量问题,可拨打“12315”热线反映,我们将及时处理。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农时节气,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持续抓好“菜篮子”生产供应每个环节,确保疫情期间农产品生产有序、市场稳定。借此机次,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当前正值春雨季节,叶菜类不耐储藏,可适当存储根茎类蔬菜。

标签: 平价商店 市场价格 及时发现 措施保障 监测工作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