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召开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 相关负责人答记者提问
- 来源:泉州晚报
- 2022-03-30 14:07:33
- 收藏
3月30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2年泉州市新冠疫情防控情况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
【答记者问】
1.记者:近几日,陆续有患者治愈出院,请问这些治愈出院人员后续应如何做好健康管理?目前,我市感染病例的整体救治情况如何?
市卫健委副主任曾奕民回答:
1.治愈出院人员后续健康管理
这些阳性感染者,经专家评估已达到出院标准,健康状况良好。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要求,出院后还需要7天的居家健康监测。在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要佩戴口罩,有条件尽可能居住通风良好的单人单间,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同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注意饮食,调理好身体,保持积极乐观态度,可以根据康复者过去的运动习惯和爱好,选择循序渐进的有氧训练,为迎接正常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
2.新冠患者救治整体情况
本轮疫情以来,泉州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从3月13日开始收治病例,截至3月29日18时,在院病例2588例(其中泉州市第一医院传染病院区230例、城东院区881例,火围山方舱医院920例,南安方舱医院557例)。
这些阳性感染者,从疾病的分型上来说,绝大多数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的病人,多数接种了新冠疫苗。因此,呼吁广大市民特别是60岁以上人群要主动接种疫苗,进一步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治疗上,我们组织专家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要求,建立每日病例会诊制度,由国家、省市专家组成的多学科联合团队,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制定了“一人一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集中医疗资源,有效开展救治攻坚工作。我们重点关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以及14岁以下、60岁以上、孕妇、有特殊病史等群体,因人制宜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相应的早期预警指标,加强临床观察,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在做好诊疗救治的基础上,同时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情绪波动,及时开展心理干预,给患者以温馨的关怀和贴心的帮助。所有在院患者病情总体稳定。截至3月29日,累计已有177例阳性感染者治愈出院。
2.记者:目前泉州市对疫情防控政策、群众就医用药、生产生活物资保障、困难救助等民生诉求有提供便捷的咨询、反映渠道吗?
市防控新冠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吕秀家回答: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生产生活的节奏和秩序。为了做好民生保障,我们开展“听民声、察民情、暖民心”专项行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畅通渠道,解决老百姓的诉求。
线上,我们设立24小时民生诉求热线,包括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疫情防控、工信、民政、交通等方面,并安排专线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各县(市、区)也都相应设立本级民生诉求热线,并且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同时,泉州晚报社、泉州广播电视台的泉州通、无线泉州APP也都设立民生诉求网络受理渠道,收集群众涉疫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并且由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转接到相关县(市、区)、市直相关单位办理。
线下,我们专门成立村(社区)生活物资保障组,由下沉到一线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工作人员、党员街巷长、党员楼栋长、网格员、居民志愿者组成,摸底本区域内群众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情况,保障生活物资末端配送。同时,针对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我们要求各封控区、管控区要指定专员负责或成立志愿服务小分队及时解决群众就医出行和购药需求。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防控政策会相应调整,同时,我们也根据群众的一些需求变化、需求热点,来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保障服务措施。比如,针对近期群众反映的门诊慢性病患者用药的问题,我们调整慢性药处方用量的时间,视患者病情可以延期至12周。再比如,针对近期群众反映的肿瘤、血透、放化疗等患者较多,以及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问题,我们又重新调整,增加了收治医院和收治病区。目前,全市共有13家医疗机构负责接诊中心城区“红黄码”人员,推行分区分类分时段就诊,实行就诊闭环管理。有关热线号码将在泉州通、无线泉州APP向社会公开公布。
在这里,拜托广大市民给予理解和支持,跟我们共同努力、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同时,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努力完善和改进。
3.记者:疫情期间,市民对食品的安全性十分关心,请问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李德雄回答:疫情期间,粮、油、肉、蛋、菜等食品的安全一直是广大市民朋友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着重抓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严把批发源头关。紧盯晋江池店蔬菜、水果、水产三大批发市场,联合商务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实行驻场监管。对外省、市进入我市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严格落实入场查验和质量筛查制度。对能够提供产地证明、合格证明的,实行“随机抽检”,其余的实行“批批抽检”;对畜禽肉等实行国家强制检验检疫,无相关证明的一律不得上市;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一律监督业主当场销毁。疫情期间,我市三大批发市场累计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6773批次,目前暂未发现不合格食品。
二是严把市场流通关。对粮、油、肉、蛋、菜等重点民生品种,督促大型商超、农贸市场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并组织快速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一律予以退市处理;对进货查验中发现腐败变质、感官异常的,一律予以下架销毁;对速冻食品等对配送温度有要求的产品,一律要求优先配送或附加冰袋等控温措施。疫情期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检查各类商超1415家次,农贸市场410家次,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22546批次(其中不合格8批次,均已当场销毁)。
三是严把集中供餐关。对54家餐饮保供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食材原料来源可溯、质量可控,加工过程遵守规范,对超过100人份次的供餐订单全部实施留样管理,确保企业“保得住供应、守得住安全”。对全市165个涉疫场所集中供餐单位开展“全覆盖”检查,紧盯场所卫生、原料把关、菜谱审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确保隔离观察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能够吃上干净、卫生、安全的配餐食品。
四是严把网络平台关。全面约谈美团、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和靠谱邻居、美团优选、鲜润等社区团购平台,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措施。要求网络平台配送人员每日需严格接受岗前健康检查并取得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方可上岗,配送过程必须严格落实“无接触”配送。
五是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对疫情期间发现的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我们坚决从严、从快、从重处罚,发现一起、处罚一起、曝光一起,绝不留情。疫情期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出责令整改91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90起。
“舌尖上的安全”关系你我,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如您遇到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欢迎拨打“12315”热线投诉举报,我们将立即核实、及时回应。同时,也提醒大家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于个别发布不实信息或不实投诉举报的,一经查实,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依法严肃处理!
4.记者:疫情期间,企业都比较关心金融保障问题,我想请问金融部门有哪些助企援企措施?
市金融监管局局长陈德庆回答:疫情发生以来,为强化金融保障,与企业共渡难关,市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和泉州银保监分局及时推出金融支持惠企纾困措施,从稳贷增贷、优化服务等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支持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我们已提供12.94亿元再贷款、再贴现资金,优先支持防疫保供领域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民营和小微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后续还会继续加码。推动银行业机构按最高优先等级支持疫情防控、稳产保供重点企业,即到即办即审。企业也可通过“信贷直通车”平台发布融资需求,实现线上融资对接,3月13日以来,已有209家企业共获得贷款1亿多元。
二是稳定企业和个人融资。针对贷款到期续贷问题,我们督促银行业机构不得随意抽压贷,引导其提前为企业安排转续贷,受疫情影响临时受困企业或个人可申请展期或延期还本付息。截至3月29日,已为870家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17.14亿元,为452家企业办理临时延期还本付息,涉及贷款本息14.73亿元。
三是降低融资成本。为帮助企业减轻资金压力,我们已争取第六期福建省纾困资金贷款向泉州市倾斜,受困企业可通过“金服云”平台申请办理。疫情发生以来,已为138家企业发放纾困资金贷款5.42亿元。同时,要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企业免收担保费。鼓励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组织酌情为受困企业降费减息、增加额度、办理展期或延期等。
四是强化金融服务保障。为帮助企业和群众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支付结算方面,推行银行结算账户“无纸化”、“简易开户”方式开立,即开即用。3月14日至今,已核准65笔、开立1012户。资金拨付方面,开通防疫应急资金拨付“绿色通道”,24小时保畅通,简化手续、特事特办,实现资金“零在途”,截至目前,全辖区国库累计拨付抗疫资金417笔、金额近5亿元。征信保障方面,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因疫情影响未及时还款的,经业务发生银行认定,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征信系统。线上服务方面,畅通“远程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无接触金融服务渠道,促进“云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企业正常业务需求,倡导外汇业务“网上办、邮寄办”。保险服务方面,推广企业财产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推动保险机构创新抗疫产品,在现有保险产品基础上扩展新冠肺炎保险理赔责任范围。
下一步,我们仍将密切跟进企业金融需求,推动金融机构主动靠前服务,持续加大抗疫纾困支持力度,切实惠企利民、共克时艰。
(泉州晚报记者吴宗宝整理)